《杨绛传》| 遇见你,我终于相信了爱情

2022-06-23 21:14:09

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,解救你的阅读焦虑,遇见有趣的灵魂。


最近,十点人物志开启了“人物传记精华领读”栏目,领读人总结提炼出经典人物传记的精华,带领大家欣赏、分析书中的核心情节与内涵,节省阅读时间,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。


希望通过这个栏目,可以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,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。


一部传记共有10天的精华领读内容,每日更新一期,敬请期待。


文 | 洛熙

昨天,我们一起读到杨绛放弃了去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留学的机会,最终如愿考入清华研究院的文学系。


杨绛将会在清华研究院遇见什么样的人?又将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?


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共读吧!今天的共读目标是第44页至第106页。


1

月下老人的红丝


杨绛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中,发生了一件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,那就是与钱钟书的相识相恋。


初到清华,天生丽质的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,相形之下,自己不免显得朴素。但没过多久,女同学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,而这种刮目相看多半源于钱钟书。


钱钟书当时已名满清华。他在《清华周刊》发表过不少文章,是清华出名的才子。杨绛与他相识在一九三二年春天的清华校园。


这天春意盎然,清华园的丁香、紫藤盛开,幽香袭人。和杨绛同来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,带钱钟书来到古月堂门外。杨绛恰从古月堂钻出来,便见到了身着青布大褂,脚踏毛布底鞋,带着一副老式眼镜,满身儒雅气质的钱钟书。


在这充满诗情与画意的清华园里,杨绛与钱钟书恋爱了。


这期间,钱钟书创作了不少富有李商隐风致的爱情诗,曾自负地说:“用理学家语作情诗,自来无第二人!”


一九三三年初秋,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无锡老家,。只是与杨绛频繁地通过书信谈情说爱。,他看过信后,大加赞赏。他认为杨绛既懂事又大方,能体贴父母,顾及家庭,乃如意媳妇也。


杨绛同时也把已与钱钟书恋爱的事,告诉了自己的父母。钱、杨两人的结合,在杨荫杭看来,门当户对,天作之合。


同年,杨绛便与钱钟书举行了订婚仪式。


订过婚,钱钟书移居上海,在私立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兼任国文系教员。杨绛则仍回北京,到清华念完研究生。


杨绛在清华做研究生时,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。叶公超和钱钟书在清华时是相识。杨绛猜想:叶先生这是要认钱钟书的未婚妻吧。下一次再见到叶公超时,他拿了一册英文刊物,指出一篇,叫杨绛翻译,说是《新月》要这篇译稿。


在此之前,杨绛从未学过翻译。其实,她读懂也不容易,更不知怎么翻译。她七翻八翻,总算翻过来了。她把译稿交给叶公超,只算勉强交卷。叶公超看过后却说:“很好。”没过多久便在《新月》上刊登了。


这是杨绛生平第一次翻译作品。


2

结为伉俪


一九三五年,钱钟书在光华大学任教已满两年,完成了国内服务期。他决定参加出国留学的考试。


同年四月,钱钟书参加了第三届的留英考试,通过考试后即可获得国家资助的公费到英国学习。


最终,钱钟书不仅成为了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,而且总成绩最高。


钱钟书把已被录取、准备赴英留学的消息,告诉了杨绛,并希望她能陪同一起出国。


杨绛知道钱钟书对生活不善自理,假如自己与他一起出国,便可以照顾他。


因此,杨绛打算不等毕业,先与钱钟书结婚,再一同出国。匆忙之中,杨绛来不及写信通知家里,收拾好行李就动身。


为了赶在出国前结婚,钱、杨两人决定于一九三五年夏天举行婚礼。



他们的婚礼是在无锡七尺场举行的。这天到场的有很多客人,可谓是得到了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期盼。新郎新娘仪表俨然,笑语嫣然。


杨绛和钱钟书结为伉俪,恰似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,交相辉映。正如胡何清所说的:“钱钟书、杨绛伉俪,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把名剑。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,常常出匣自鸣,语惊天下;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,大智若愚,不显锋刃。”


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,这也可视作钱杨两人爱情的真实写照。他们从大学相识相恋,到成为终身伴侣,再到共赴患难,一直到钱钟书只身先归道山,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人生旅途中,不管惊涛骇浪,也不管命运如何摆布,他们始终休戚相关,荣辱与共。


3

英国“探险”


结婚不久,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。此番出国,钱钟书是公费,而杨绛是自费。


他们不等学期开始就到牛津了。钱钟书已有官方为他安排停当入埃克塞特学院,攻读文学学士学位。而杨绛正在接洽入学事宜。


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。我国知名学者吴宓曾在此进修。


钱钟书和杨绛把牛津大学这魂牵梦绕之地作为自己留学第一站,是否是受到吴宓这位师长的影响呢?这倒是一个有趣的话题。


两年的留学生涯,使杨绛和钱钟书体验到牛津大学严谨与保守的校风,最使他们得益匪浅的则首推学院的图书馆。


牛津大学拥有世界上第一流图书馆,名叫博德利图书馆,这里的藏书远远超过国内清华大学的图书馆。钱钟书和杨绛在这里如鱼得水,除了听课之外,差不多把业余时间都泡在读书上面。


杨绛由于是自费出国,经费预算有限,所以只好在牛津大学做个旁听生,她为自己定下了课程表,一本本书从头到尾细读。能这样读书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?


杨绛在牛津的旁听和阅读,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素养和外语水平。


杨绛和钱钟书在牛津的生活很安逸,他们借住的老金家一日提供四餐。每天晚饭之后杨绛夫妇俩都会出门散步,常常走一些从没走过的不知名的小路,权当冒险,并乐此不疲。


那段时光,他们夫妇俩真的很快活,自己打造出了一个美好的天地。


4

“人间天使”的降临


过了段时间,杨绛和钱钟书轻装出去度假,到伦敦、巴黎“探险”去。


在巴黎,钱钟书接到政府当局打来的电报,派他做一九三六年“世界青年大会”的代表,到瑞士日内瓦去开会。正巧,。


对此,杨绛很得意。她和钱钟书同到瑞士去,有她自己的身份,不是跟去的。


杨绛夫妇从瑞士回巴黎,就在巴黎浏览了一两星期。


当时他们有几位老同学在巴黎大学上学,盛澄华就是杨绛在清华同班上法文课的。所以他们在返回牛津之前,就托盛澄华为他们代办注册入学手续。


一九三六年秋季开始,他们虽然身在牛津,却已是巴黎大学的学生了。


返回牛津后,杨绛怀孕了。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望有个孩子,杨绛夫妇也不例外。


起初,杨绛以为肚里怀个孩子,可不予理睬。但怀了孩子,方知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。钱钟书笑说她“以才援而能为贤妻良母,又欲做女博士……”


玩笑归玩笑,钱钟书还是很郑重其事,很早就陪杨绛到产院定下单人病房并请女院长介绍专家大夫。


杨绛十八日进产院,十九日即使竭尽全力还是无法叫她出世。大夫为她用了药,让她安然睡去。等她醒来的时候,肚皮倒是空了,但浑身连皮带骨都痛,动也不能动。


一位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杨绛看,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,是她拍活的。据说这娃娃是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。当时杨绛还未十分清醒,无力说话,又昏昏睡去。


后来,杨绛和钱钟书给他们的女儿起名叫钱瑗,初名健汝,小名阿圆。阿圆懂事后,每逢生日,钱钟书总要说,这是母难之日。



杨绛夫妇对女儿十分疼爱。他们一生只生育了一个女儿,当时并未实行生育政策,但据说事出有因。钱钟书很认真地对杨绛说:“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,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,那么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?”


杨绛夫妇的生活尽管忙乱,然而钱钟书的“痴气”时常“发作”,倒是为生活平添了几分欢乐。


5

负笈法国


不久,钱钟书顺利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论文考试,领到一张文学学士文凭。他告别牛津好友,摒挡行李,一家三口就前往法国巴黎。


巴黎大学的历史悠久,创办的时间比牛津大学还早一个世纪,但它的学分却比牛津宽松自由。杨绛体会到了两所大学的不同教学风格,不敢也不愿稍加松懈。


杨绛夫妇在巴黎的生活比较自由自在——因为钱钟书通过了牛津的论文考试,如释重负。他觉得为一个学位赔掉许多时间,很不值得。这种想法逐渐影响到杨绛,因此他们虽然继续在巴黎大学交费入学,但只按各自定的课程读书,多余的时间则泡在图书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。


这样,杨绛和钱钟书白天除了上课,还经常结伴出去坐一会儿图书馆,从社会学习语言知识和汲取知识,或者一起逛旧书肆;晚上一般都回到公寓,不改旧习,发奋读书,青灯黄卷常相伴,不亦乐乎。


杨绛和钱钟书是喜欢巴黎的,他们原本也是可以多呆一些时日的。


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,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在践踏着祖国的美好江山,国难当头,祖国在召唤,他们摒弃一切,准备马上回国。


正当此时,杨绛在与家人的书信中得知,母亲已于去年十一月间逃难去世。这是杨绛生平第一次遭遇伤心事,悲苦得不知怎么好,只会恸哭,哭个没完。


最终,杨绛和钱钟书中断学业,匆匆踏上归国的征途。


结语


杨绛在清华遇见了与她相伴一生的人,并且结为伉俪,可谓是珠联璧合,他们一起留学英法,在不同的国度里吸收文化知识;一起迎来了除了彼此之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——女儿钱瑗。


不料,第二次世界战争打断了他们的留学之旅,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之下他们匆匆赶回了国。回国之后的他们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呢?面对着侵略战争的压迫,他们又将怎样存活下去呢?


今日话题


杨绛很幸运地遇见了既是人生伴侣又是人生知己的钱钟书,相濡以沫地共度一生,这样的爱情令人艳羡。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,也喜欢自己的人,或轰轰烈烈也好,或平平淡淡也罢,但只要是那个对的人。


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情经历,你愿意和我们分享那段或许简单但却不平凡的爱情吗?愿意和我们共享以你为主角的宝贵经历吗?


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,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点赞、留言,或者点击右上角,分享给朋友。

-作者-

洛熙,不完美小孩,追逐着不完美的梦想。

-主播-

姗姗,知性女主播,会唱民歌的资深播音教师,新浪微博:姗姗来迟喽,公众号:姗姗夜读。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民歌音乐交流组